
2025年以来,合肥市长丰县深入贯彻落实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(2024—2028年)》相关部署要求,牢牢把握党员教育培训政治性、精准性、实效性要求,在优化供给、创新形式、建强阵地、学用转化等方面精准施策、持续发力,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覆盖”跃升。
加强内容建设,注重价值引领,确保党员教育“精品化”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为首要政治任务,邀请党校教师、专家学者分层分类开设“农村党员振兴学堂”“城市社区治理课堂”“机关干部实务讲堂”等6类专题培训课程,帮助党员深刻把握理论核心要义,筑牢思想根基。秉持按需施教、精准滴灌的原则,制发党员教育培训需求意见收集表,通过入户走访、调查问卷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,建立分层分类需求清单,科学制定党员教育“课程表”。聚焦群众关切,结合本地实践,围绕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产业发展等民生热点领域, 将“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跨国种田”“共富集市推动城乡融合”“民情茶室化解邻里纠纷”等典型案例纳入教学内容,打造《小草莓结出“致富果”》《种出国门》《“茶”收民意》等精品党课20余部,将政策解读转化为工作方法论,让党员在“小课堂”中明晰“大方向”。
创新形式载体,注重因材施教,确保党员教育“多元化”。针对农村党员白天务农难集中的问题,创新开设“乡村大讲堂”19期,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、养殖基地、农家院落,邀请“两优一先”代表、中国好人、劳动模范等身边的榜样,用通俗易懂的家乡话讲授政策理论和农技知识,为村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1000余条,技术指导400余次。充分利用春节、国庆等传统节日流动党员返乡契机,举办“红丰回归”假期课堂活动18场,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学习观看“安徽党员大课堂”栏目内容,开展草莓种植、驾驶电焊、AI创作等实用技能培训21次,运用视频直播、发送学习资料包等方式扩大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覆盖面,确保流动党员“教育不脱节、培训不断线”。用好用活长丰先锋系列平台等信息化载体,开设“莓老师小课堂”“纪法小课”等栏目,每月定制化推送“e心向党”党员教育学习资源包,累计推送线上学习资源1000余篇,开通“莓”好先锋党课直播通道,实现线上互学互动,持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。
夯实阵地根基,注重资源整合,确保党员教育“体系化”。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作为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,开展“千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党校”活动,围绕“一站一亮点”“一地一特色”的布局要求,整合暖心驿站、党建微阵地、红色庭院等阵地资源,通过资源盘活、创意创造、美化改造,打造“生活休闲+理论学习+汇集民智”的党员教育阵地体系,让党员群众愿意进来、留得下来。对全县现有红色资源、科创产业园等进行全面梳理,将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、长丰比亚迪工厂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-马郢村等党员教育资源串点成线,打造7条教育培训路线,制定“阵地地图”和“课程菜单”,确保日常开展“三会一课”及主题党日等活动有阵地、有资源、有保障。坚持将党建电视栏目作为党员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抓手,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《党建进行时》《为党旗增辉》等专栏,定期推送微党课、微视频等优质资源,及时发布党建资讯36期,打造党员教育“线上”阵地。
聚焦实干担当,注重知行合一,确保党员教育“长效化”。坚持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和落脚点,创新开展“‘长’回家”亲情关怀行动,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、党员志愿者等力量下沉一线,精准摸排服务对象需求,运用微信、腾讯视频等方式帮助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实现“云团圆”,为独居老人提供代买代办、维修水电、健康检测等上门服务600余次,实现亲情回归与基层善治的良性互动。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,引导流动党员主动担起“建设他乡、服务老乡、回报家乡”的责任,深入实施“归雁工程”,鼓励支持有能力的党员返乡创业就业,累计吸引400余名流动党员和能人志士回乡创业、回村任职,在经济发展、富民惠民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。借助信息化手段,在种植养殖基地搭建“红色直播间”,发动村党组织书记、到村任职选调生、选派干部等化身“新农人”,围绕草莓、芡实、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助农直播活动,累计助力农户创收增收约10万元。